酵素是营养品吗?它与营养素是什么关系?
发布日期:2015-04-17
摘要:酵素是营养素吗?它是哪一类营养素?酵素与营养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
现代社会的先进传媒体系,使每个普通人都能熟悉,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饱和脂肪酸之类的营养学名词,并从媒体上吸收和积累越来越多的健康饮食资讯,但是除了日渐挑剔的胃口和娇贵的身体外,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健康,特别是对于各种纷繁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矛盾冲突的各种解释,已经把人们引入了“吃食物就是吃营养素”的怪圈,所以一旦市面上出现某种新的,前所未听到未见到的“健康食品”时第一个考量的指标就是“它属于市面营养素”。当人们蓦然接触到酵素食品后,自然而然地要问;酵素是营养素吗?它是哪一类营养素?酵素与营养素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
提出上述问题的既有业界人士,更多的是普通消费者。因为它涉及到人们传统思维对食物与营养认知的偏颇,以及传统营养学所面临的困惑。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传统营养学说起。
营养这个概念是在十九世纪初形成的。英国医生威廉·普劳特首先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定义为三大营养素。到了十九世纪末,波兰化学家喀什米尔·芬克发现了维生素,此后营养学便开始蓬勃发展。到了二十世纪末,营养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食物本身。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进食是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食物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的差别。人们吃的是营养,而不是食物,所以传统的营养学认识食物只是看它内含的营养成分。科学家把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分析并精算得很细,同时强调每种成分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从而导致人们对营养学存在但未经证实的设想,即了解食物的关键在于了解其营养成分,而忽视了一个完整的食物是具有生命的,而不仅仅含有营养素,而且含有具有生命力的酵素。令人不解的是,传统营养学从来不把食物中的酵素(即生物酶)作为其中的营养成分之一,经典著作中关于不同食材所含成分及数据,更没有“食物酵素”这一项,尽管自然界所有的生食物中都含有与其成分相符的优质食物酵素,以便按照大自然的安排让食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自家预消化”。此外那些营养成分的经典数据,都是科学家在生食状态分析测定的结果,煮熟之后又怎样了?我们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传统营养学只负责食物到口腔之前的事,食物进入口腔消化道之后又怎样了?有多少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并转换成能量?它们给身体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并不被传统营养学所关注。医学界面对患者和疾病,也只能用个人体质差异、心理和精神状态关联做解释,所以单从食物营养成分考量是难以得出准确结论的。
1997年来自美国、英国和丹麦的三位科学家,因率先在酵素储备和机能转化作用方面的出色研究而共同荣获诺贝尔奖。其中获奖之一的波耶尔就形象比喻说“酵素是细胞的货币,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美国自然疗法博士亨伯特·圣提诺则说:“如果人像灯泡,酵素就是电流,只有通电后的灯泡才会亮。没有了电,我们有的只是一个不会亮的灯泡而已。”日本科学家则以盖房子形象比喻:如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喻为建筑材料,酵素就相当于工人,工人要用水泥建造墙体,在墙上贴瓷砖,铺地板,安装给排水工程等。如果只用这些设备材料,没有熟练的工人是建造不出美丽家园的。
营养是构成人体的材料,那么食物营养进入人体后又怎样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肉食中的蛋白质,如果没有蛋白酵素的分解作用,一块牛排在肚子里恐怕需要半年才能消化掉。我们胃里的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酵素,其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我们的胰腺分泌的蛋白酶,会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即可被人体小肠粘膜吸收。
再譬如,人们普遍存在的一块营养短板ω-3脂肪酸,我们可以通过摄取鱼油或者亚麻籽油来补充。如果体内没有脱氢酵素等活性酶的作用,就不会转化成EPA·DHA而发挥如同商家宣传的那些保健功效。所有营养物质如果没有酵素作为触媒的帮助,消化吸收就无从谈起,吃进肚子里也仅仅是一堆化学物质而已。在我们的消化液中,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乳糖酶、蔗糖酶等消化酵素群,他们能像魔术师那样,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一连串化学变化,促进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物质,以便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参考资料
QB/T 5324-2018,酵素产品分类导则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18-12-21
白浩,文佳嘉,费爽雯,等.酵素的功能与综合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7,38(6):270-272 .中国知网.2017-06-20
董洁,夏敏敏,王成忠,孙曙光,孙久玉.金丝小枣枣泥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02):197-200+205 .中国知网.2013-08-06
南竹,曹博恒.响应面法优化菠萝皮渣酵素的发酵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0):98-100+103 .中国知网.2017-07-26
章苇虹,于士军,张春艳,徐鑫,王伟玲.滁菊水果酵素制作工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03):256-258 .中国知网.2018-02-07
敖梅英,王鑫,范友隆,傅国强,陈廷涛.食用型酵素产品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64-66+145 .中国知网.2016-11-22
朱政,周常义,曾磊,江锋,苏国成.酵素产品的研究进展及问题探究[J].中国酿造,2019,38(03):10-13 .中国知网.2019-03-25 声明:本页面摘取的书籍及文献内容均为营养科普知识,仅供消费者参考学习,相关内容不代表产品功效,请消费者们理性对待。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发现侵权请立即联系管理员删除!